英语学习的误区¶
查理芒格说: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我就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。
了解学习英语的误区,不一定能够马上提升你的各项能力,比如写作、口语等,但至少避免你学习英语时在相反的方向上一路狂奔。
过度关注英语考试¶
英语考试只是一个检测英语水平的手段,比如非专的四六级英语考试、英专的专四专八等,但它不是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,像非英专的学生,大多数人学英语只是满足学校的硬性要求,而不是自己真心喜欢英语,非学不可。即使英专生,也有一部分同学是对英语不感兴趣的,或者说早期有,但随着尝试的次数多了,兴趣也磨没了。
大多数人潜意识里认为,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过考试,过了就成功了,没过啥也不是。
我想说:能过就过,考不过就接纳自己。
学英语不只有考试,还有很多……
我们可以用英语写点东西,查点文献并阅读,或者直接读还尚未翻译的新出版书籍等。
我们还可以掌握英语各项能力,比如阅读,多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。
总之,无论你是在校生还是已工作,不要紧盯“考试”,视野放开些,会有意外收获!
学英语不需要学语法¶
想学好英语,语法是必备品。
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的情况是,初中、高中的老师常常给我们说:你们现在不需要学语法,未来上了高中、大学,老师会教的。可等到大学,这个规则变了,老师认为,你在高中已经学过了。
在没有看到这段文字前,你可以抱怨老师,推卸责任,但看完后,我希望你明白,学习语法的“担子”在你身上。
你既然想学好,就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,怪罪老师当年没教。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,与他人无关。
清楚上面这一点,我们再来说下,不学语法的弊端在哪里:
我们高中、或者大学在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的时候,靠着所谓的“语感”来做题。
但靠大量输入培养起来的所谓“语感”并不靠谱。
举个最简单例子:
The books fill leisure time for many people. 这句话有错吗?初看觉得并没错,但你可以查查语法书、或者网页查询,试一试,答案自己找吧!
学语法的目的在于知道它的使用规则,这样会给我们“确定感”,而不是靠着“语感”来猜测。
所以,我希望你在学英语的时候,至少通读一遍一本语法书,然后上路学习吧。真遇到其他语法点,再做补充!
学英语没有捷径¶
学英语从没有“大力丸”,吃了它,你就能获得英语能力。
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,纵使有,也不会落到你头上。
别想了!
英语可以拆分为分为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 这五项。
而这五项可以称作为技能类,那既然属于技能,就离不开时间、精力的投入,以及刻意练习。
学英语靠的不是捷径,而是积累的力量。
但捷径也有,就是你现在看到了这篇文章,开始行动了。
每天学一点点,和时间做朋友,积累、涌现!
自己从未想过能学好英语¶
先来了解一个概念,“自证预言”。
意思是,如果人们相信一件事会发生,那么这件事最终就真的会发生。
就像“女生不需要认路”,有男朋友“人肉地图”就可以。如果女生相信了这个观念,那么她以后的生活大概率不会关注这方面内容,也不会努力,因为完全可以靠男朋友。
但是离开了男朋友,她出门会迷路的。
不信,可以看看周围女性朋友。
我大学班长就是这个情况,大一我俩出去办点事,她直接跟我说,不认路,也不知道坐几路公交。因为他们平时出去玩,都是男生规划好的。我当时懵了。
例子2,我小时候对方向感很差,分不清东南西北。我家长就一直这样说我:多大了,东南西北说了多少遍都记不住。后来说的次数多了,就摆烂了,我就是差,记不住。因此,到现在为止,哪边是东还得拿出指南针看下。平时问路都是说左边还是右边,而不是像别人那样,往东走多少米,再往西走……
我们脑袋里存了很多“观念”,这些都是你自己相信的,但你并没有去辨别它的真假/好坏。就拿学英语来说,你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呢?
别人都可以,为啥你不能呢?
相信自己!
英语对你是否有用?¶
你是否相信英语对自己有用呢?
如果不从事这方面工作,学英语就是为了过考试,像四六级、专四专八、CATTI、考研等等。
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对英语感兴趣的,但又认为好像不学英语也照样活得很好。
我高中英语成绩还不错,考得还行,觉得对英语蛮有趣的,于是报了英语专业。
但等到面临各种英文专业课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英语,只不过当时别无他法罢了。
怎么办呢?
找到自己的“刚需”。
不学习英语我就活不了,我相信即使别人不督促,你都会拼命地学。这时候如果有人要干扰你,恐怕你得跟他拼命了。
教学英语以及从英文方面获取材料,这是自己另一个学习英语的途径以及从这个世界获取信息的通道。
以前只能看中文材料,现在掌握了英语阅读能力,英文文献也可以挑战阅读,只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这也是我为啥还想接触英语的“需求”。
最后,也想提醒一下,学不学英语也可以过得很好,就像我语文水平并不高不照样活得潇洒嘛。不要被别人带跑偏了,找到自己的“方向”。